作者:马立
今天,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是最后一个工作日。然而,对于我们过半的融媒人来说,却在这一天里接到了春节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各乡镇站长和维修人员节日轮休,保障桥市电视用户收看春晚节目信号不中断;新闻和新媒体的记者要在岗值班,手机24小时不许关机,随时待命拍摄走访;电台、机房、发射部主任同值班人员一道在岗值宿,把好关全播出关……

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上午,阳光透过窗棂,也照在我的心房。坐在电脑前,我敲打键盘,讲述我们融媒人自己的故事。
随便你问起我们哪一位编辑、记者。我们,都有一个“通病”——颈椎病、肩周炎,从上到下。就连我们最年轻的新入行一年的小孩子的肩膀现在也是一动起来咯咯直响。病因不用分析,大家每天看到的电视新闻的那些画面,都是我们记者用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的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拍摄的;大家每天看到我们新闻发布的那些稿件,有的很长,别不耐烦,那些都是我们的记者、编辑点灯熬夜用心血写就的。
也许人们都说环卫工人苦,筑路工人累,建筑工人险,地质队员忙……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真实地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温暖的人、感人的事,我们的记者最早时也要三四点钟起床,而且我们的职业没有“淡季”。最冷的三九天,我们的记者要肩扛摄像机、手拎摄像架,跟着被采访对象一走就是半天,为了录一段同期声、一段最简单的画面,他们在凛冽的寒风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最热的三伏天,他们站在被毒辣的太阳炙烤得沥青泛软的街面上录制,汗水浸透了衣背,就连最爱美的女孩子也被晒成了沙滩脸。

看似光鲜的职业,站在人群中似乎还带着光环。可是,你们知吗,夏日里的鸡棚、猪圈的味道是多么令人难以想像?可是,为了新闻节目,我们的记者就是在那样一个个熏得令人作呕的环境下录制采访拍摄。因为他们都没有娇气的资本,一个个娇弱的女孩子也是召之则来的战士,别人不敢进、不愿进的,他们,都得冲在前面。洪灾面前,第一时间,他们要坐着五六个小时的拖拉机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大山里,鞋被水冲坏了不要紧,那就光着脚走路,哪怕爬到山顶时脚肿得像个大馒头;为了记录地质队员的真实工作状态,我们的记者也拎着摄像机一起爬到几乎呈90度角的山崖上,女孩子在中途吓得哭了起来,可是,上山便没有回头路,只能前进,不许后退;任务重时,一天拍摄几个乡镇,头痛欲裂,八点半回到家里,还要挑灯夜战写稿到三点,最后有一种脑出血的感觉,才结束了战斗……

采访录制结束了,可是战斗并未结束!记者们回到制作室里要把被采访人说的每一句话一点点听录音,打出文字,然后再串连编辑成稿件,经主持人配音后,在制作室里的非线上剪辑。有时过了午饭时间,为了一气呵成,大家都是等着制作完了才肯吃饭,所以,胃病也是常有的。稿子写完了就算完吗,不!我们的编辑同志们要守好最后一道关。荧屏传影,微信传字,电台传声……家喻户晓,责任重大,如履薄冰。所以,一定要字斟句酌!
清明、五一、国庆、春节,现在的假期不是小长假便是大长假,当别人享受着休闲的假期时,我们的编辑记者要轮值!最后一条新闻没结束,微信没发出,我们的编辑就得坐在那里守最后一道关,改、校最后一个稿,七点下班,家常便饭!而我们的中心主任任洪伟无论身在何处,甚至在晚上好容易抽出时间打会儿球,活动下僵硬变形的颈椎时,都打得不消停!手机必放在球场中线,时刻在脑袋里分出一根弦儿来听收截稿的信息,无论对手是否赢球,他都要停下来审核!有时,打球的队友不理解的说,“你这么大个领导,有没有个时间观念?下班了就是下班了,工作不用那么叫真儿!”可是,一边顺着脸淌汗,一边不抬眼在手机上操作的任主任却说,“别打扰我,我耽误一分钟,记者和编辑就要晚下班一分钟!都这么晚了,有的女同志孩子还小,都在家等着呢,都不容易啊,理解吧!”

应该说,这一年,我们的每一位融媒人都很拼!虽然受全国大形势的影响,广电效益堪忧。而且对于我们大石桥融媒体中心来说,因历史遗留问题,更是尤其特殊。一个中心,人员编制就有9种不同的类型,从参公人员,自收自支的全额事业、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事转企人员,到合同制、临时工。虽然已经大刀阔斧的减员增效,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还是不能按时开支。有的甚至已经4个月没有开支了。虽如此,我们的每一位融媒人却仍怀着浓浓的广电情结,不仅没有耽误丝毫的工作,而且,仍满怀热情的战斗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疫情期间,我们年青的记者们每天采访结束后,都要到浴池去洗澡,回到家后,将外衣和鞋子脱在走廊里,才敢进屋去抱幼小的孩子。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经济窘迫,晚交了孩子的托儿费,有一天孩子告诉她,无良的幼儿园竟然断了孩子的“间食”。说起这段心酸,一向坚强的女记者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可是,擦干泪,任务来了,她仍迅速的提起摄像机,冲到采访一线;在网络维修员里,有好几位同事在业余时间在兼职做外卖小哥和网约司机。有的人甚至频频的接受别的外卖小哥不愿干的夜班的活儿,因为夜班挣得“比较多”!除夕之夜爬杆维修,看着夜空划过的烟火,虽然手脚都冻僵了,但是修好故障的维修人员的脸上是带着如烟花一般灿烂的微笑的……

尽管入不敷出,甚至有时捉襟见肘,但每一位融媒人仍然非常努力!任洪伟主任和苏玉书记两位主要领导更是以身作则,无怨无悔的带领全体融媒人破冰前行!大刀阔斧式改革、披荆斩棘式探索、开拓创新般发展——
一是减员增效提士气。共裁员94人,并在原基础上减掉109名中层正副职,精聘36名正职走上领导岗位;撤并总编室、播出部等14个部门,组建新媒体、信息反馈等四个部门;收费部门实行指标管理,视任务额度完成情况核验。共有14名同志自动、引咎辞职、免职。6名同志因主动作为被提职;中层正职月职务工资翻1.7倍,副职是原先的3倍。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去年以来,共招聘新闻采编人员7人。二是拓展创收渠道。开设商业超市《咱家小店——从零开食》;2021年6月5日,融媒之声大药房正式对外营业,日营业额度最高达3000多元,营业半年就赢利3.6万元。10月,融媒之声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也开业运营,目前运行良好。三是搭建智慧广电平台。《大石桥市融媒体中心发展广电5G 搭建“智慧城市”平台项目》以及《关于大石桥市融媒体中心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已入驻大石桥市项目库。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5G平台项目”已与中铁一局成功合作,于2021年7月9日签约,正有序推进。四是利用资源优势增收。目前,已为市纪检委、组织部等单位和部门制作多部专题片,创收十余万;策划了《大众春晚》《为劳动者圆梦》等大型活动,筹集赞播费50余万元。五是构建“网红+”生态体系。在全市创立44个“融媒之声”直播电商孵化创业基地。已直播带货20余场,销售额度150余万,直播赢利6.7万,间接获得40余万元。六是紧盯高清数字电视,全面推进网格化维修收费及客户回访机制,稳户、发展、回流用户。
为了让融媒人都成为业务精英,任洪伟主任在年后,还会为全体涉及新闻的业务人员讲授开年第一课——《新闻作品质量提升培训》。为了讲好这一课,他从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每审一篇稿件、视频,他都会细心的作好标记,将每一个发现的问题都一一记录,做成课件,以最鲜活的形式,为我们的编辑记者上好最实用的一课!
所以,请尊重我们每一位融媒人的劳动成果,尽量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我们说话时能稍微有点耐心,理解我们的甘苦、心酸……我们每个孩子也都是父母掌心的宝,晚归时父母也会打来惦念的电话。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无怨无悔,虽然辛苦,但却热爱!苦中也有乐,文中有世界。笔下有情、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当然,我们更需要——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