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有收益的自媒体,自媒体现在收益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米粒。

进入新媒体写作以前,我就是一个超级小白,手机看的特别少,朋友圈常年处于屏蔽状态。

后来工作调动,我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特别不适应,缺少家人的陪伴。那段日子就感觉特别痛苦,为了排遣自己的孤单,我就写点随笔回忆过去的时光,同事让我试着投一下稿,文章就在一个平台发表了。

有个写新媒体文的朋友看到了,就劝我写新媒体文,我那个时候根本不懂新媒体文是什么,她给我推荐了猫姐的课,我记得我第一次教作业的时候,写的稿子根本就没法看,只有两个小节。与成熟的新媒体文根本就不粘边。

学习写作不到一年半时间,我一直保持持续输出的状态,上稿近百篇,作品散见于樊登读书,婚姻与家庭、不二大叔、读者新语文、夜听、儿娱我炸、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等平台。主要擅长写热点稿、观点文、亲子文。

目前,成为读者新语文、慈怀读书会等平台的持续供稿者,也是皓然成长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亲子号儿娱我诈的合作供稿人,还担任了青年作者联盟的点评老师。有成绩有收获,但也在不断突破自己,努力突破更大的平台。

今天主要分享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大坑。

误区一

对自己的文章定位太低

刚开始写作,我对自己的定位很低,只要能上稿,看到自己有了一点成果,就很满足了,后来,看到一起的小伙伴都上了大号,稿费拿到手软,我就在反思自己,同样是学习,为什么跟别人的差距那么大,有一天看了田青青老师的一段话,让我恍然大悟。

她说,刚开始挑战高难度,总是很艰难的,但你一旦登上这个高度,你的水平基本上就降不下来了。写习惯了60分的稿子,突然冲刺80分,觉得很困难,但你写顺了80分,你轻松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掉到60分的水平去,只会在70-90分这个范围徘徊。

我感觉这段话说得非常对,其实我们的文章就是个产品,如果给你的产品定位低,那么你的产品价值就会低于同类产品,相应的它的可见度、收益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都会下降。它就是个低端产品。如果我们把它定位为比较高端的产品,那我想降价处理,肯定也会有许多人来要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大号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能上大号,对一个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你文章的价值也会跟着平台的价值不断提长,得到更多的爆光量,另外你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长。

其实这两者也是相辅相乘的,当你上了几个比较大的平台,你就会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刺激你寻找更大的平台,取得更大的突破。

另外跟着大号的编辑打磨稿件的过程也是写作能力提升最快的一个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误区二

被拒稿后,觉得很自卑

很多小伙伴被拒稿后感觉特别自卑,感觉人家的平台好大,是不是自己水平不行,配不上人家的平台,就不会再去投稿了。

其实一般情况,被拒稿有两个原因:调性不符,水平不够。

这两个原因解决起来都很容易,那就是保持平常心,去掉玻璃心,沉下心来继续练习。

调性不符就多看看他们平台的文章,研究得差不多了再投,水平不够也是可以训练的。我就有过投稿10次,终于中了一次的记录。

以前感觉樊登读书特别高大上,就特别渴望上樊登读书,有稿子就会投他家,投了9次,每次老师只有两个字:不收。

老师没有多余的话,那时候还不敢问老师稿子主要问题在哪里,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就是被拒稿拒到怀疑人生了。

自己真的那么差吗?我就不停在思考这个问题,自慰自己说,可能是选题不太适合吧,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他们平台的选题,除了热点,与个人成长相关的选题比较多。

我就想着先别乱投了,写了这类与他们调性相符的文章再去投,那几天写了个有关素养的选题,就是这篇《一个人的教养,都藏在细节里》,老师收到文章后,很快就回复了,文章不错,我一听,急忙问,是过稿了吗,老师说是的,终于过稿了,那个时候的成就感真的是超越一切,感觉自己太棒了,厉害到家了。

还有昨天人民日报上转载的文章《如果生活有奖励,至少你要先努力》这篇文章,当时投稿以后被拒了。

被拒的原因就是因为既不是励志文,也不是观点文,以前写励志文写的少,所以就想着把这个文章打磨成励志稿,后来这篇稿子发在了推么推平台上。很快,第三天就被人民日报转载了,后来相继有十几家平台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所以别怕拒稿,拒稿的日子,可能才是你找出自己问题的时候。

找到了问题,对症下药,你才会有更大的成长和突破,才会越来越厉害。

误区三

怕打扰到编辑,不敢跟编辑多交流

我以前感觉编辑好忙的,他们的时间都好金贵,所以也不敢问他们问题,稿子发过去就只说一句,麻烦老师抽时间看看,拒收以后就说我会再努力,谢谢编辑,可是后来发现很多编辑都特别暖心的。

有一次我投了稿子给一个编辑,她因为忙没有及时回得,还发来红包过来向我道歉,我一下子观念转变了,觉得编辑也可以成为朋友。

于是我会经常骚扰一下编辑,如果有新的热点,我就发个链接问一下他们,这个内容可不可以写,编辑要是不回复,也不要玻璃心,他们肯定在忙,一般情况下,他们看到以后都会回复的。

在编辑没有回复的时间里,我会先写个简单的提纲,如果得到可以的答复,我马上会把提纲发给他,看完以后就可以写了,不用提心写出来没有地方去投稿。

这样一来二去,编辑对你有了信任,有合适的选题,她就会找你来写,你们之间达成了一定的默契,稿子几乎都不用改,真接就过了。

记得刚开始写读者新语文的稿子时,我也是半天摸不着门道,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次编辑给了我个选题,就是周迅带女儿在武汉做志愿者那个新闻,她发给我以后,我就找了些资料研究了一下,就写了起来,她当时要的比较急,今天说让写,后天就要发呢。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在编辑要稿子的前一天把稿子交给她,我害怕稿子如果有点问题,还可以腾出充足的时间来改,于是我连夜写到2点多把稿子改出来发给她了,编辑看了以后,全盘否定,让我全部重新写,我就简单写了个提纲,她一看说可以,赶紧休息了,第二天,5点多起来就开始按新的提纲去写,写完以后修改好,编辑看了稍做调整就好了。

还有一次有个稿子,我忘记是什么了,就是改了好多遍编辑都不满意,我就不停地改,每改一稿就发给编辑一次,发完以后继续改,改了再发,我再加上一句话,告诉她如果不满意,就别理我,我会继续改。

后来这篇稿子可能改了10多次吧,改到我读着自己的文章都能感动到落泪,编辑一看也非常满意。

很多编辑在意的是你能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改稿,如果你按着她们的要求做,她们会非常信任你,有了这些磨合的过程,编辑对你也很了解,知道你不会误她的事,把任务交给你很放心,你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们新媒体身上,特别贴切。

作为一个新媒体写作者,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遇到问题除了与老师私聊,还可以找群里的小伙伴聊一聊,也许就会拨云见日,重见光明。

最后,欢迎关注@米粒白白,跟我一起探寻新媒体变现的奥秘!

赞(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6.com/15591.html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