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平台创造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直是以做问答为主,而且始终是有点独特的方法,感觉和常规的思路不太一样,我是属于按自己的兴趣选题而非按照领域去选题。
先给大家看看近期的收益情况,终于发现选题真的太重要了!

12.27号开始收益猛增
我们经常在平台上看到带着黄V的用户,比如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说明他的创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且内容质量属于比较上承的那种,同样像优质教育领域、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等等,都是集中领域内的佼佼者。
而我主要以问答为主,且没有固定领域去选题,当然我必须说清楚,这有可能是一个缺点,大家千万不要模仿我。
因为不固定领域选题,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即使你的内容能吸引来很多粉丝,因为领域不集中的问题,导致粉丝喜好也不是很集中,甚至会出现流量不稳定的情况,因为机器推荐机制可能不容易很好的识别并进行分发。
但是按照我兴趣选题的思路,我还是摸索出一点规律,有些题目明显流量就大,又具体分为争议性的大流量问题,经验类大流量问题和讨论空间性大流量问题。
我会着重以三个问题来给大家阐述我的思路,也是找到大流量问题的方法。
问题一:

出行类的大流量问题
发布7天后数据情况,阅读量29万,收益408元

发布7天后的数据
发布30天后的数据情况,阅读量41万,收益506元

发布30天后的数据
发布至今(4个半月后)的数据,阅读量65万,收益1007元

发布4个半月后的数据
这个问题就属于典型的讨论空间特别大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个事都有独特的看法,因为谁都经常面对开车坐车,这类的问题感同身受。
我在创作时思路也比较简单,尽管篇幅内容较长时间但概括下来就是两个思路,一是人情世故角度,二是各种交通出行方式费用的比较,最终在总结收尾,当然更要把问题里所说的“懵”要深刻理解好,“懵”在这个语境下可能是双向含义。
下面的两个大流量问题都是近期回答的,10天以内回答的问题。
问题二:

社保类的大流量问题
这个问题也属于典型的大流量问题,但是属于争议性大流量问题,尤其这个问题争议性意外的大。
第一先说提问的人吧,他本没有任何恶意,但是语言和断句位置有点尴尬,被很多网友故意带跑偏了,导致评论区的风向不太对。
第二就是从我本身回答问题的人角度说,这类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本身具体情况会产生特定的看法,也会产生激烈的看法。
第三就是社保理财类的话题,尤其是涉及到长远收益这块的问题,受众基础特别多,流量肯定是大的,只是这类的问题好像各种数据都不稳定,从评论区就看出来了。
问题三:

关于生活习俗经验类的大流量问题
这个问题回答到目前(12.31)也就是三天不到的时间,推荐快接近1000万次,阅读量83万左右。
目前的主要数据情况

发布2天后的主要数据
目前还有11万多阅读量还没有结算收益。
这个问题典型的就属于我有发言权的类型,也明显看出来像是南方朋友提出的,这类问题属于一种经验类的分享,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兴趣,从作者的描述中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委婉的把“尴尬”这个点给说出来了,所以整个文章表现还算成功。
整篇问答没有华丽的辞藻,纯粹就是大白话的分析,把我经历的、知道的、看到的都说出来,再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就行了,反正我就对这种不同生货习惯类的问题就感兴趣。
如果大家时间允许,可以抽出时间到我的主页置顶的内容去看这第三个问题,其实越是这种正常一点的大流量问题,创作起来有话说也好构思内容,我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弄的。
靠着这类已经起来的,还有正在推荐中的问答,我把弟子先打好,以后就在选题上下功夫,真的太重要了。
总结我做问答的选题技巧(大流量问题)
第一,根据兴趣选题,但不推荐别人模仿我这点;
第二,要看这个问题的普遍性,比如是不是更多的人都这个问题有共鸣,一个好的问题是覆盖很广的,比如社保、出行这种广义的问题。
第三,普遍性的问题,要有这样一个点是鲜为人知,或者明明都知道但又不知道一样,这个点恰好你又能用知识尤其是用真实经验解答出来,那基本这个内容就成功了。
第四,积极做好和评论区的互动,我的问答或者文章,几乎就是每个网友的评论我都去回复,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互动率综合影响就是数据体现,同时互动也是一个思维交换的过程,否则只写不交流的话那就太单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