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办奥运会是赚钱还是亏知乎,北京奥运会赚钱还是亏_知乎?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国际上知名的国际盛会,在巨大影响力的同时,伴随的是非常耗资的筹备举办过程。奥委会和举办方恐怕都有“算不清楚”的经济账,而东京奥运会“奥组委会计部长自杀”的事件也引起民众的热议。

各国举办奥运会究竟是亏还是赚?这样引人注目的国际赛事背后,究竟又是谁赚得盆满钵满?

光辉背后是算不清的“经济账”

作为世界顶级的体育赛事,奥运会本身当然有它极具光辉色彩的一面。在2001年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时候,举国欢庆的喜悦味道在中国国民的记忆里存留了很久。

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确实成为了国人的骄傲,真真切切地让世界各国第一次全面认识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承办奥运会国家的熠熠光辉、奥林匹克精神的流传…… 奥运会直观带来的好处确实很多。

首先就是奥运会能够带来曝光量。承办了奥运会的国家,首先迎来的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开场仪式,无一不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眼球。而这些巨大的曝光量,又着实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度。

这就好像是一家上市公司全员憋了很久的劲儿做研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终于取得了成果,当然是巴不得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够了解并且认可自己。而奥运会也一样。当一个具有全球曝光度的活动,举办的机会放在你的眼前,你会拒绝吗?你能够拒绝吗?

当然不会拒绝,砸锅卖铁也要办。

奥运会就像是一个最好的全球性舞台,就像是“地球村”的其他“村民”都约好了一起到谁家做客。这不仅是一次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就算是日后讲出去,也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其次就是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从历年每一届的奥运会体现来看,每一次举办的奥运会都可以使举办国推出许多基建计划。

首先肯定是推动了国内消费者对各行业的各项投资,其实还可以吸引到许多境外的游客来到举办国国内进行旅游等其他消费,从而带动了举办国的经济发展。但以上所说的只是大多数人们所看到的,其实奥运会既想赚到“面子”又想赚到“里子”是何其艰难。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新建场所支出严重超标,导致亏损了21亿美元。这场巨大的负债,甚至是蒙特利尔人民整整花了30年才还清。

更不用说延期一年之后才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提前置办场馆、活动周边等一系列操作本是好事,但一场疫情的到来,是举办方苦不堪言。

洛杉矶奥运会的“饥饿营销”

可是在历届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美国资本家和当时的奥组委主席一起给奥运会上了一课,共同开启了奥运会的商业化赚钱之路。通俗地讲,洛杉矶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可算是“站着就把钱给挣了”,他们究竟做了什么?

首先想问问大家,一瓶水,为什么在城市商店仅售两元,在沙漠中却能卖到天价?答案自然是因为,沙漠缺水。这就是典型的讲述商品独特稀缺性的例子。

人人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一个合格的商人在市场没有稀缺性的时候,就要人为地设置一道门槛,制造商品的稀缺性。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举办方就从头到尾都贯彻了“制造商品稀缺性”这一人人皆知的商业理念。

具体操作是什么?奥运会的举办方对全球赶来想要对奥运会进行赞助的赞助商们先顶了名额,声称这次比赛只接受30家赞助商的赞助活动,而且每个赞助商的赞助金额要在四百万美元往上,谁出的价高就“花落谁家”。

甚至组委会的主席让人传话:“每个行业只留下一家实力最强的赞助公司,为本次奥运会指定赞助商”。这消息一出,那些在商业里混迹良久的老牌跨国公司们直呼“内行”,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成天把饥饿营销挂在嘴边的老猎人们,也有自甘情愿被别人所营销的一天。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用1260万美元的赞助价打败了当时的百事可乐和七喜。如果和上一届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进行比较,会惊人地发现这个价格超出了上一届运动会所有赞助商的赞助总和金额。

尤其是在转播行业上,洛杉矶的奥委会推出了独家转播权,意思就是只有一家媒体可以独享奥运会的转播内容。

无论是各行业的独家赞助,还是后来推出的纪念币和特许经营权,洛杉矶奥委会无疑成为了首位盈利的奥运会举办者,而之后的奥运会,大家也就都纷纷效仿,逐渐走出了一条“奥林匹克式赚钱”的商业模式。

国际赛事成“闹剧”

如果说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不仅没亏,还在直接或间接收益上赚麻的行为成为一种成熟的话,那相比之下的东京奥运会简直是“灾难现场”,活脱脱被“导演”成了一场“闹剧”。

在财政方面,东京奥运会官方发布了五个版本的预算计划数据,看起来预算比第一次计划整整超支了两倍左右。如果再加上了残奥会,预算大概是17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为1040亿元。

日本这样操作的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想效仿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果,给目前处于经济低迷的日本“冲冲喜”。然而事实却给了日本奥委会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

惊喜是没了,只有惊吓。

且抛开被网友们称为“惊悚”的开幕仪式不谈,据日本媒体和奥组委自己的爆料,有一家参与本次赛事运营的企业拿到了5.3亿日元的订单,折合为人民币约为3100元。然而,这家公司的操作却令人震惊。

该公司把员工划分为了十个等级,最高一级为总监,工资是30万日元每天。也就是说一天的工资就要1.7万人民币。更讽刺的是,这位“总监”还可以身兼数职,抽空做主管的同时,还能作为经理,甚至可以化身员工,被网友们戏称实在是极具“工匠精神”。

只不过这个工价十分昂贵,身兼数职的价值是一天要120万日元,大概人民币7万来计算的。

这些招标和选举的举措使得成功负责奥运会运营方面的企业和公司净利润直接提高了十倍,高达62亿日元。

可事实上,东京奥运会压根儿还没有正式开始,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以及严重的超标。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东京奥组委会计部长自杀”草草了之。

当然,结束之后的钱还是要付的。而关于本次奥运会的亏损,日本国内都已经用“万亿”这样的单位来计算了。

结语

像东京奥运会这种一场疫情下来,国外来旅游消费的人没了,四层之上的日本国民都对本次赛事不感兴趣的惨状,也是反映了一个真实现象:

东京奥运会振兴日本经济的想法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付出最多的肯定是全日本的纳税人,那些被少数真正为宝的人,只是参与的举办方罢了。

光鲜亮丽的奥运会背后,往往掺带着算不清楚的“经济账”。奥林匹克精神固然是高贵的。但人们也能通过赛事看到,比如东京奥运会上的种种黑幕和不公。

我们不能反驳的事。体育背后也存在着实打实的金钱与名利的博弈。但真正勇敢的人是看破险阻,能奋勇向前,他们才是真正的为践行奥林匹克精神而生的人。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赞(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6.com/9533.html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