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常用获客模式是什么,获客模式解析?

近40%的被调查消费者表示他们很难判断贷款机构的合法性。

记者丨廖蒙?刘四红

在前序《贷款推销“围城”》稿件中,北京商报记者曝光了与消费信贷相关的各种问题。在追求客户和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合理的信贷需求,提供负责任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成为消费信贷从业机构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负责任的消费信贷产品服务应该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设计和提供的。为了了解消费者的声音,北京商报记者于2023年3月进行了一项调查,收集了5000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短信、电话和互联网平台导流是消费者最常见的营销方式。然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也让消费者产生了“又爱又恨”的感觉。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被借贷营销频繁打扰,但另一半的人则认为通过营销信息能够满足他们的借贷需求。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负责任的消费信贷产品服务应该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避免过度打扰消费者,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营销信息。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此外,近4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很难判断贷款机构是否合法。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使用消费信贷时更倾向于先使用再了解。因此,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可靠的消费信贷权威标准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信贷需求和偏好的真实情况。清晰的信息披露、合理的授信额度以及便利的贷款管理工具仍然是消费者在选择信贷产品时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未来行业标准应该考虑的内容。实现“负责任的消费金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业机构在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贷款营销喜忧参半

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广告对他们造成了干扰

在当今普及消费信贷的社会,你是否留意过贷款广告?你目前使用了哪些信贷产品?你更偏好哪种类型的贷款服务?在使用信贷产品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收集了5000份问卷。

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通常会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来推广信贷产品。这些营销活动不仅是金融机构获取新客户的重要途径,也是消费者了解信贷产品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客户获取率,金融机构会通过自营和导流等多种方式投放信贷广告。当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到产品的利率、贷款额度、借款周期等信息后,他们也会考虑通过广告链接尝试使用相应的信贷产品。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信贷推销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短信推送、电话推销以及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美团、饿了么、滴滴等平台导流。这三种方式的占比相对较高,均达到了35%左右。另外,电视、视频网站、地铁、公交站广告展示以及浏览器和应用市场推荐也是常见的推广方式。其中,广告展示的占比为24.87%,而浏览器和应用市场推荐的占比为14.12%。这些数据反映了信贷推销行业中不同推广方式的使用情况。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对近20家从业机构的采访情况来看,消费金融机构常用的获客方式与消费者常见的营销方式相契合。这些机构表示,他们常常采用存量经营、生态获客、精准营销和开放获客等模式来吸引客户。

在这其中,开放获客的方法主要是与头部流量平台合作,以布局金融服务入口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自主申请。而精准营销则是通过投放策略前置模型,精准识别目标用户,实现在流量平台上的精准信息流投放。当消费者点击广告并提供个人信息后,从业机构可以通过客户识别和客群分析,设计差异化的营销活动。

对于信贷产品营销,消费者的感受非常分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这种营销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类,即“挺好”、“正常”、“不好”和“很不好”,这四类选项的投票占比相对均衡,都集中在20%到30%之间。

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感到被借贷营销频繁打扰,担心可能会受到诱导贷款和诈骗的影响。然而,另一半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种推销是正常情况,他们认为通过营销信息能够满足自身的借贷需求。

总的来说,对于信贷产品营销,消费者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消费者对于频繁的推销感到不满,担心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另一些消费者则认为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能够满足他们的借贷需求。

02

信贷产品普及度提高

近40%的消费者无法区分不同的放款机构。

毫无疑问,精确多样的营销方式为各类信贷产品深入消费者提供了机会,使得在居民生活中使用消费信贷产品变得越来越普遍。

根据对5000名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200人持有消费信贷产品,其中包括信用卡在内,占比超过85%。另外,2578人拥有1-3个消费信贷产品,占比接近52%。令人惊讶的是,1644人拥有四个以上的消费信贷产品,占比超过3成。消费金融行业从业人士指出,这一数据表明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然而,消费者对于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不足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尽管信贷产品供给充足。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消费者对于放款机构类型、合理的贷款利率以及自身权益的了解并不清楚。他们倾向于选择“分不清机构之间的区别,只要能给好的额度和利率就行”或者“只要是有名气的公司就能放心借”的选项。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时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判断能力。他们可能会因为不了解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而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只关注贷款额度和利率的好坏。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因为对机构的知名度有所依赖而忽视其他重要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需要加强对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他们可以通过咨询专业人士、阅读相关资讯和比较不同机构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于消费信贷产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只有消费者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在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时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并避免因为不了解而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实际上,金融业是一种特许经营行业,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所有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经营。这一要求的目的是确保金融业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消费信贷领域,个人消费者可以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获得消费贷款。此外,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也能够为特定场景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根据北京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的观点,金融消费者在使用信贷产品时,缺乏对贷款产品类型、利率以及逾期后果等方面的了解。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如果消费者选择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可能会因高利率而陷入困境。这不仅会背负沉重的债务,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受到诈骗,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

在北京商报记者的调查中,已经发现了这种危害。通过综合采访实际案例,我们发现许多消费者在贷款时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对具体的放款机构、利率等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往往容易被一些没有资质的贷款平台所吸引,而这些平台常常使用“会员费”、“激活费”等套路来欺骗消费者,从而导致他们的资金损失。

在本次调查中,一些消费者也表达了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他们提到使用过一款贷款类App后,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导致接收到了大量来自各种贷款平台的电话骚扰。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在借款后遭遇了大量的借款推销信息,而且他们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03

贷款利率明码标价最受关注

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努力改进服务质量

尽管近4成消费者分不清贷款机构,但随着近年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强化,消费者对于贷款机构资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于金融安全和信任的追求。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贷款机构的资质和信誉参差不齐,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哪些机构是可靠的。因此,消费者对于贷款机构资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他们更加注重选择那些有合法经营资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且有良好信誉的贷款机构。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贷款机构,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贷款机构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综上所述,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强,消费者对于贷款机构资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贷款服务中具备以下哪几点,会让您更放心地使用”(多选)这一问题中,选择“明确展示放款的机构名称,确定是否具备信贷资质”这一选项的占比为36.32%,位于10项选择中的第四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于贷款服务的放心程度与贷款机构的透明度和信贷资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展示放款的机构名称和信贷资质,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贷款服务。这也说明了用户对于贷款机构的信任度和可靠性的重视程度。

而从这一问题,我们也能看出贷款消费者对信贷需求的偏好。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最关注的贷款服务是贷款利率明确标示,包括清晰披露的年化利率和所有费用,这一选项的投票占比高达48.6%。同时,“贷款后能方便地查询到对应账单,随时可还”和“额度授信合理,符合我当前的实际收入和合理消费水平”这两个选项的投票占比也接近40%。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此外,还有数千名消费者强调,贷款平台应该提供还款提醒功能,通过短信或电话通知他们还款日期,以免忘记还款导致逾期。此外,他们还希望平台能够提供额度和账单管理功能,帮助他们管理消费预算并了解未来的还款计划。

在贷后管理方面,调查显示,受调查者对于“消息提醒是否充分”这一问题最为关注,占比高达58%,超过了排名最末尾的“逾期后的催收是否规范”的占比28.86%的两倍。其次,受调查者也比较关注“是否能够适度延宽限期”和“逾期费用是否清晰展示”,占比分别为35.52%和28.86%。

调研中发现,一些消费者在贷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表示,虽然他们从未逾期过,但最担心的就是逾期问题。如果不小心逾期了,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客户延期还款的机会。此外,他们还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会忘记还款日,但平台并没有提醒他们逾期的情况。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信贷机构需要不断改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目前,为了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规划还款安排并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多家机构如蚂蚁消费金融(花呗借呗)、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辅助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包括额度管理、还款提醒、账单助手等功能,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了解自己的额度使用情况,及时收到还款提醒,以及通过账单助手来查看和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这些辅助管理工具的引入,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信贷管理方式,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消费和还款行为。

在第三方的营销导流平台上,负责任的机构会同时提供风险提示,例如醒目标识“平台不会收取任何额外费用”、“警惕电信诈骗、征信洗白诈骗、代理维权诈骗等”等字样。

在线下,消费金融机构可以设立理性金融消费教育基地,举办金融健康科普展,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金融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获得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学习如何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这些教育基地还可以提供培训课程和讲座,让消费者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消费者可以增强金融素养,提高自己的金融决策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务利益。

“无论是利息、信息披露,还是监管,这些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消费信贷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一样,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然而,要真正做到‘负责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

04

持续完善消保体制建设

众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种负责任的消费金融体系。

银保监会非银部在一篇名为《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的文章中,充分肯定了消费金融公司在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填补中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空白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还指出,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受到挑战的问题,且过度依赖以头部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助贷机构推荐获客。文章强调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推动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完善消费者保护体制机制的必要性。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探索,全国已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积极顺应政策导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适当、有效、可负担的正规金融服务。这些公司的金融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各类人群,包括那些在金融市场上被忽视的“长尾人群”。与此同时,从业机构也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合理的信贷需求偏好,为他们提供负责任的消费信贷服务。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的了解,为了解决过度营销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许多消费金融机构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们建立了名单制管理机制,提供多种拒绝营销的方式,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短信回复退订或联系官方客服来取消营销信息。对于提出退订需求的用户,相关机构会进行规范管理。此外,这些机构还定期开展消费者保护宣传活动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以便让金融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什么是负责任的消费金融?尹振涛提出了几个方面:首先,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机构应该鼓励老百姓进行消费,因此,提供场景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是一个重要方向;其次,消费金融机构的责任还体现在额度上,应该支持消费者进行消费,而不是让他们陷入债务困境,因此需要给予消费者合理的额度;此外,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机构还应该在利率上承担责任,小额信贷产品的利率应该在与风险相匹配的前提下适当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永森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以前的金融机构监管主要是针对内部规范的消费者保护评级标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然而,这些标准更多关注金融体系内部的治理要求,对于消费者体验的评判相对较少。因此,公众和消费者很难感知这些标准,也无法将其作为参考指南。

因此,李永森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除了现有的消保评级之外,还需要制定一些消费者易于感知和参考的负责任标准以及消费金融规则。他建议金融机构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应该将这些信息与消费者进行链接,以便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及时获取到这些信息。

王鹏认为,建立消费金融负责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一举措可以实现从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局面。一方面,它敦促从业机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也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满足消费者合理的信贷需求,消费信贷市场可以保持秩序井然,稳步发展,更好地促进消费的发展。

金融服务的责任应由多方共同承担。尹振涛建议,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限制措施。此外,金融机构应承担社会责任,秉持“负责任”的理念,确保客户在符合合理合规条件下获得适当的利率和额度,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避免过度负债的情况发生。同时,普通消费者也应树立合理的金融理念,了解负债和风险的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

赞(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6.com/37308.html
分享到: 更多 (0)